日媒破防: 中国成熟芯片杀到‘白菜价’, 欧美企业倍感压力

发布日期:2025-03-06 16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51

最近日本《日经亚洲》发了个报道,中国把成熟芯片价格砍到了“无法想象”的水平,6英寸碳化硅晶圆从1500美元一片暴跌到500美元,相当于直接打三折!德国芯片设备商销售总监马可看到报价时,第一反应是:“这价格连材料成本都不够吧?中国人到底怎么做到的?”

但更让对手崩溃的还在后头。美国碳化硅巨头Wolfspeed,三年前还是行业霸主,现在股价跌了96%,裁员20%都救不活;欧洲的意法半导体、恩智浦净利润暴跌超60%,连台积电都开始担心28纳米订单被中芯国际抢光。这场价格战可不是小打小闹,中国芯片厂用“白菜价”硬生生把全球半导体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。

中国芯片凭什么能“卷”死对手?

这背后藏着中国芯片产业的三大杀手锏。第一招叫“政策核动力”,光国家大基金就砸了950亿美元,建起300座晶圆厂,连碳化硅设备都实现了100%国产化。台企高管都服气:“他们连美国应用材料的设备都不用,照样能造出顶级晶圆”。

第二招是“成本碾压术”。中芯国际的代工报价比台湾便宜40%,靠的是国产设备折旧成本低、政府补贴填平亏损,再加上产能利用率拉到100%(国际平均才70%)。用SEMI的话说:“这简直就是光伏产业的价格屠夫重现!”

最绝的是第三招“技术游击战”。别看28纳米工艺“落后”,中国工程师愣是把14纳米设备改装成28纳米生产线,单晶圆加工成本直降18%,良品率还冲到92%,比行业高了7个百分点。这就好比用二手iPhone的预算,造出了小米的性能,逼得美国连EDA软件禁令都扩展到成熟工艺,结果反而给国产芯片设计软件腾了市场。

价格战背后的全球博弈

美国现在急得跳脚,一边拿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撒520亿美元补贴自家企业,一边指控中国“倾销”。可数据不会说谎——中国芯片自给率刚突破20%,所谓的“低价倾销”不过是把进口依赖度从85%降到80%。更讽刺的是,德州仪器、博通这些美企的库存芯片,正是通过灰色渠道流入俄罗斯导弹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欧洲日本也没好到哪儿去。意法半导体关厂裁员,荷兰ASML光刻机订单量暴跌23%,东京电子一口气裁了1200人。但市场规律从不相信眼泪,德国车企已经排队签下三安光电的碳化硅长单,硅谷创业公司偷偷把28纳米订单转给中芯国际。

未来的芯片战场在哪?

中国这波操作可不止是为了赚钱。用28纳米芯片养活国产设备商,就像当年用光伏产业反杀欧美——等成熟工艺产能占到全球39%(2027年预测),台积电们会发现,没有这些“低端”基础,3纳米芯片就是空中楼阁。

难怪外媒越骂越凶,《日经亚洲》痛心疾首说“中国打乱市场秩序”,可身体却很诚实:日本罗姆半导体悄悄找中国代工,韩国三星开始囤积国产光刻胶。这场芯片战争最戏剧性的结局可能是——美国封锁了5年,中国却用对手最瞧不上的“落后技术”,改写了全球半导体规则。

你觉得中国芯片这波“价格屠夫”的操作,最终能逼出国产高端芯片的逆袭吗?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